English

平湖之下,暗流汹涌

2009-04-07 12:19:00 来源:博览群书 旷野 欧阳武 我有话说

最近,阅读了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石油战争》、《粮食危机》和即将出版的《货币权力》(暂名)和《霸权背后》(暂名),心情十分复杂,既有幡然猛醒的顿悟,又有芒刺在背的沉重。

旅德美籍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运用大量史料,向我们揭示了隐藏在一系列国际事件和重大政策背后的权势集团的存在。这些权

势集团的代理人设计各种外交政策,制造国际事端,目的就是要维持“一种国际关系模式”。在这种国际关系模式下,他们可以继续拥有和控制世界主要财富,过着比世界上所有人都优越得多的生活,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只能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差距,或是根本就意识不到。美国外交政策专家乔治?凯南曾经说过“我们拥有世界50%的财富,但人口只占世界的6.3%。……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难免成为忌妒和仇恨的对象。下一时期,我们的真正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我们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允许我们保持这种差距的关系模式。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摆脱所有的多愁善感和白日梦想,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国最直接的每一个目标上。我们不能自欺欺人,在世界各地干那些毫不利己、乐善好施的事情,这对于我们来说太奢侈了”。读者中可能有不少人曾经怀疑过美国的外交政策动机,但是,如果不是恩道尔先生有理有据、明明白白道来,可能根本看不清美国的真实意图,甚至还会陷入美国设计好的理论逻辑,继续为美国的外交政策大唱赞歌。

的确,近30年来,我们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下,坚持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也超过了德国而一跃成为世界第三。由于我们的改革开放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和面向西方的开放,于是有人便形成了某种定型思维,认为学习西方的经验、仿效西方的政策就没错。殊不知,西方的经验和政策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的,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中国的实际。另外,由于某些西方国家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其政策当然对他们有利,但可能会对中国不利。当我们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时候,针对我国的战略竞争、战略对抗和战略遏制也愈演愈烈,其政策中不利于中国发展的因素可能会越来越多。如果你只是普通百姓,对此没有警惕和觉察,倒也无妨。但是代表中国精英阶层的知识分子,如果也不警惕的话,那才可怕和危险。

编辑约稿时,因工作忙,担心没有时间,本不打算接受这一任务,但一个契机还是让我起了动笔的念头。一位在美国生活多年、长期从事农业问题研究的朋友讲,她最近与一些知识界的熟人谈起恩道尔的《粮食危机》,得到的反应让她感到可怕。几乎所有的谈话对象对美国的粮食战略没有丝毫的警觉,甚至很多人认为作者是在鼓噪阴谋论,是在制造耸人听闻的效果。她的话令我惊愕。她的谈话对象,并非一般百姓,多数都是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学界精英。他们为何对国际问题的看法如此幼稚,对重大国际事件如此无动于衷?怎么会连老祖宗“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古训都忘了呢?

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出现了一霸独大的局面。在国际事务的决策和国际资源的分配问题上,美国几乎是说一不二,无人置疑。2003年,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甚至盟友的强烈反对,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独霸天下的野心昭然若揭。正如恩道尔所说的,美国总统走到哪里,都像是帝王一样(见《霸权背后》中引述的“美国总统到国外旅行摆出帝王出巡的排场,在规模和保安要求上超过任何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或许有人会说,这次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国力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美国已经自顾不暇,哪还有更多的精力去管世界上的事情。但是,即使面临如此大的财政压力,美国也没有减少其全球军事基地的数量,没有削减其军队规模,没有缩小其军事活动的范围。我们只能认为,美国的国力还没有受到根本影响,其长期战略不需要作根本调整。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千万不可自我陶醉、盲目乐观。

所谓自我陶醉和盲目乐观,首先表现为丧失战略竞争意识。大国关系决定世界格局。苏联解体前,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冷战气氛浓厚。美、苏两国在军事、经济上的竞争十分明显。我国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和竞争,但我们特别注意发展独立自主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不敢稍有懈怠。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特别是我们与西方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增多后,人们便以为天下太平了。其实不然。在权势集团的操控下,美国利用其经济和军事地位,不断扩展自己的战略空间,压制任何可能对其战略利益形成威胁的潜在对手。恩道尔在《霸权背后》一书中,有非常详细的介绍。针对俄罗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断东扩。1994年,首先扩大到波兰、匈牙利和捷克等原华沙条约成员国,2004年又扩展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俄罗斯周边国家。此外,美国权势集团直接掌控某些民主基金,支持原独联体国家开展“颜色革命”,把事端扩展到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等俄罗斯传统的势力范围。所有这些行动与苏联解体前的扼制战略是一脉相承的。针对我国,美国同样“用心良苦”,采取了一系列的遏制行动,控制我国的能源供给、战略通道和周边局势。看看《霸权背后》的第三章就会明白,成立美军非洲司令部,在东南沿海部署三层岛链防御体系、在缅甸支持“僧侣革命”,控制马六甲海峡,以保障人权、宗教自由等为借口支持达赖搞藏独,支持印度军事扩张,在阿富汗反恐,在韩国驻军……这些原本零碎的事件,其实是有其内在联系的。所有这一切,都是美国为遏制中国这个潜在的竞争对手,从地缘政治考虑而进行的战略部署。

所谓自我陶醉和盲目乐观,第二个表现就是丧失自我意识。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偏低的国家,很多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少。我们要发展,要过上与发达国家同等富裕的生活,必须参与国际资源的分配。参与国际资源分配,我们靠什么?难道靠降低农民工兄弟的社会保障水平、靠牺牲环境形成的低成本优势?显然,这是行不通的。从现在开始,全体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知已知彼、深谋远虑、审时度势,把发展战略竞争优势作为首要任务,并在参与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和放大这种战略优势,以己之长搏人之短。我国的战略优势在于我们拥有5000年灿烂文化、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国土面积世界第三、经济总量世界第三、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拥有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巨大的国内市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我们的战略优势应当是输出技术和人力资本,换取国际资源,支持国内消费,而不是输出工业制成品,因为我们缺资源。因此,独立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应当成为我们的战略。支持国产技术和产品,应当成为国人的共识。可是,偏偏有些人骨子里就媚外,凡我们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就低看一眼。明明国内有,也要买国外的东西。这才是国人的悲哀。

所谓自我陶醉和盲目乐观,第三种表现就是丧失自己的立场。在一次讨论转基因作物的座谈会上,有人问,转基因作物客观上讲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关于这个问题,真正客观的答案是不存在的。看看《粮食危机》一书,关于转基因作物的真正效果和影响,很多机构都有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也相去甚远。其实,有很多问题,并没有真正客观的好坏对错。给出好坏对错的判断,完全要看下结论人的立场。仍然以转基因作物为例,对美国权势集团来说,推广转基因作物肯定是对的,是件好事。因为,使用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和人口越多,向他们购买技术、种子和杀虫剂的就越多,他们不仅可以获得经济利益,而且可以获得政治利益。因此,他们拼命地宣传和放大转基因作物的优点,如提高产量、好管理,另一方面,却严格控制不利信息的传播,如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结果不明确等等。而我们的很多人在给推广转基因作物这件事下结论时,却没有看到我们将失去对粮食市场的控制这样的后果。类似情况在技术政策选择时经常也会碰到。我们很多人往往热衷于选择国外最先进技术,排斥国内的适用技术,总认为技术的先进性有一个客观判断标准。殊不知,我们在选择国外技术的同时,拱手把市场、把就业机会、把发展后劲也让给了外国人。其实,从我们的立场上判断,选择国外的先进技术并不总是绝对正确的。

作为一名独立撰稿人和学者,恩道尔在他的地缘政治系列著作中,以冷静而客观的态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媒体以外的西方世界,一个躲在人们视线之外的权势集团。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这个集团可以牺牲全世界人的利益。在做着那些伤天害理之事的同时,他们还会叫卖一些貌似正确的理论,打着各种冠冕堂皇的幌子。这个权势集团并不代表美国民众,也不代表美国政府。但是,他们有强大的影响力,他们可能设立各种基金,支持各类研究机构,发布各种研究报告,去影响美国政府、影响美国民众、影响世界各地的知识分子,在不知不觉中,拉你入套。这个世界并不太平。平湖之下,暗流汹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